@ini_set( 'upload_max_size' , '120M' ); @ini_set( 'post_max_size', '120M'); @ini_set( 'max_execution_time', '300' );

怎麼幫助孩子在公園成為社交志玲姐姐

by tiramisu3155
0 comment

現代人生得少,孩子要找玩伴也不容易。

父母也無法取代同年鈴的玩伴,一起在公園

追、趕、跑、跳、碰。

要怎麼幫助孩子在公園成為「社牛」呢?

我先分享我們家的經驗:

我的小兒子,常常在公園看到別的孩子兩兩在玩鬼抓人時,都會露出羨慕的眼光。

有一次,我們去桃園青埔新開的兒童美術館, 一樓的展區有許多軌道積木與小汽車。

兒子拿了一台紅色的小汽車,對面有一個小學四、五年級的大姐姐,

正在專心的組裝她的軌道積木。兒子才三歲,我還來不及阻止,

他手就伸過去拿了一個積木,將原本組裝好的整齊的軌道給弄亂了。

那位姐姐看到了,就跟她媽媽抱怨:

「為什麼他們都要來弄我們的(軌道積木),都亂拼,很討厭耶!」

我兒子聽到,就回了一句:「沒有討厭!」

看到那位姐姐氣嘟嘟的臉,我就蹲下來,跟我兒子說:

「晨晨,姐姐的意思是說,她很愛惜她組好的軌道,不喜歡別人弄亂,不是真的討厭你。

你們可以一起合作玩阿,你要不要把積木拿給姐姐,姐姐來組呢?姐姐很會組喔。」

兒子聽了就把積木拿給國小的姐姐,姐姐接過後俐落的拼好軌道。我接著轉頭對國小的姐姐說:

「姐姐,你真的很會組軌道耶,你們現在合作一起完成了,謝謝你們喔。」

後來他們就相安無事玩了一段時間。

───

大姐姐的討厭,討厭的不是我兒子這個人,而是行為。

所以我選擇跟兒子溝通他的行為,先幫大姐姐「換句話說」,

再具體的說明可以怎麼做,並同時欣賞大姐姐的優點。

舉這個衝突的例子,是想帶出一般在公園時,

如果遇到孩子間有衝突時,我們可以不用只是跟孩子說:

「公園是大家的,大家要一起玩阿。」或是

「沒關係阿,我們去別的地方玩阿。」

而是可以嘗試用多元的觀點,去看到孩子間合作的可能性。

───

身為一個內向的父母,我很知道要跟陌生人說話有多困難。

在公園時,如果兒子露出想要跟別人一起玩的眼神時,

我會先問他:「晨晨,你想要跟他們一起玩嗎?

爸爸示範給你看,怎麼問別人可不可以一起玩,好嗎?」

如果兒子點頭,那我就會上前去跟別的小朋友問:

「請問,我們可以一起玩嗎?」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友善的,但還是會有被拒絕的時候。

被拒絕,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讓孩子看到即使是大人,也會有被拒絕的時候。

讓孩子看到,實際開口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具象化他們可能的恐懼,

下次他們也就比較願意試看看,跟公園的小朋友開口問看看「可不可以一起玩」。

也就朝向社交達人更進一步了。

───

我自己履試不爽的破冰技巧,是跟溜滑梯上的孩子們玩「大野狼和三隻小豬」的遊戲,

只要假裝自己是大野狼,伸出爪子假裝要抓設施上的小朋友,

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形成「三隻小豬」聯盟,開心的跑來跑去,躲避我的爪子。

常常還會分配角色: 「我是豬姐姐,你是豬哥哥,她是豬小妹。」

玩累了,我就會跟他們聊天,自我介紹一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請孩子要回家前跟玩伴說再見,

有助於孩子有儀式感,可以決斷的回家,

也幫助其他的家長,可以順勢把孩子也帶回家,

形成一個一次性,但是互助的公園育兒團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