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1 在龍山國小,我看到了我從沒看過的學思達教室上課樣貌。
沿著大圳路,湖光銀鱗,每個轉彎都可見圳川在旁,天使般的騎士引領著人生地不熟的我,
聽著GPS一路從小路騎到龍山國小觀課。
第一個震撼是,龍山國小每節課開始時,都會有大約一分鐘的靜心引導廣播,
同學們魚貫進教室,就會馬上趴在桌上,一開始我以為是先到教室的女同學身體不舒服,
看到所有同學都趴在桌上後,才發覺這是讓下課跑來跑去、還在嘰嘰喳喳的孩子們,
切換模式,進入課堂狀態一個很好的方法。
因為我是坐在課堂的最後方,一位小男孩甫進教室,
看到我的筆記本就說:「小黃書?」我對他莞爾一笑。
顯見同學對於來賓觀課不陌生,孩子也很自來熟。
這堂課林富君老師在視覺藝術課堂上,準備的活動是
「腦力大對決-寒假事件之三真一假」。
顧名思義,就是要孩子們寫下四個自己寒假發生的事,
其中一個是假的,搭配情緒樹上不同人的動作,
為發生的故事畫上表情。寫完後分組給同學去猜哪一個是假的,
連續兩人沒猜中可獲得特殊獎勵。
第二個震撼是,課堂上的發言極其踴躍。
光是富君老師在講解活動規則的時候,同學就不斷舉手發問:
「什麼類型的假故事?」
「三真一假是寫幾個?」
講義發下去的同時,同學已經在思考並提問了。
對於情緒的捕捉,也很能精確描述出示範故事中的感受。
像是看海浪打過來,很舒服的感覺,手舉高高,感覺很開心。
做教材手受傷,手抱胸,看起來委屈。
過年贏錢,手插腰站在樹頂,很得意。
這樣的課堂面貌,在我成長階段的美術課是不曾有過的。
以往的經驗是,課堂上最常出現的就是靜物素描,老師講解完大家就自己下去畫,
也不會有討論環節,畫完後老師收回去,可能頂多評點一下哪幾位同學畫得很好,
有一些高下優劣的評比,一堂課就這樣結束。
在活動期間有小小聲聽到一位同學一邊寫,一邊自言自語說:
「吵架應該有什麼情緒呢?嗯…生氣。」
課後我和富君老師聊天的過程,才發現這班小六的學生,
在小五開始就透過課堂在進行情緒的認識,透過「阿妮亞表情包」,
讓孩子們用掃QR code的方式去認識及演譯不同的表情。
難怪這些孩子對於情緒的表達這麼的不陌生。
在課堂上,我看到的第三個震撼,是滿滿的接納。
孩子上課一直說話,被點名站起來,孩子也乖乖站起來,接受班級規則。
分組活動時,老師特別到比較寫不出來的孩子旁邊關心,
可以看得出來比較沒有自信的同學此時就會頻頻發問。
甚至對於外來的我,活動期間也有兩位可愛的同學拿他們的故事過來請我猜哪一個是假的。
我心裡滿滿的驚訝之餘,也感受到課堂給他們的安全感,讓他們敢與我互動,
也謝謝他們與我分享讓我了解他們。
📘因材施教的課堂
因為活動是計時五分鐘,請孩子在時間內寫四個短短的事件。
五分鐘到,20幾個孩子裡完成的有3個,是班上反應比較快的同學。
延長一分鐘並降低故事數量為三個後,一半孩子完成。
再延長一分鐘後,八成孩子都完成。
而富君老師就是在活動的時候,特別走到那沒有完成的兩成孩子旁邊,
也許多投入的時間,不過是課堂上的10幾秒鐘,但我要是那幾位孩子,
我會覺得滿滿的被重視,也會學到東西。
這個畫面讓我聯想到仙女老師余懷瑾的Ted演講「慢慢來,我等你。」
很感動,也謝謝富君課後滿滿的分享。
電子報訂閱
想了解更多觀課心得/閱讀心得/教養故事。
歡迎訂閱故事教養電子報:
https://reurl.cc/a4p1z9
每周一出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