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婆去體驗健身房的一對二教練課。
我們先從深蹲還有啞鈴深蹲開始,
才發現原來平常的站姿和重心完全不對。
就像現在,我正在打電腦,也提醒自己胸椎要打開。
比較想分享的是,太太回來後,不斷表達出焦慮的訊息。
因為我是陪她去的,之後她會自己去上一對一的教練課。
出發前,我們在家有過以下的對話。
太太:「我應該去上教練課嗎?」
我:「如果去上教練課,你會獲得什麼?」
太太:「會做重訓,會增加肌力吧,之前工作會痠就是肌力不足。」
我:「如果肌力增加,會獲得什麼呢?」
太太:「就比較不會容易腰痠、腿痠吧。」
我:「如果比較不會腰痠、腿痠,那對你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太太:「有什麼影響……就是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啊。」
我:「所以對你來說,上教練的目的,是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對嗎?」
太太:「嗯嗯。」
我們透過核對,找出她之所以想上教練課,想達成的目標。
上完課後,太太跟我說:
「還好今天是女教練,如果是櫃檯那個高高帥帥的教練,我會很害羞。
我也很擔心之後自己來練的時候,旁邊有猛男我會很緊張。
如果是你同事,她們應該肌肉量比我多很多吧,應該不會像我這麼容易受傷。」
我從她長長一串擔心跟焦慮中,讀出其中的自卑。
阿德勒老爺爺認為,自卑不是我們傳統想到的「畏縮、膽怯、渺小、沒有特色」這些負向的形容。
而是單純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卑只是一種心理狀態。
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呢?
在做划船機動作時,也會不斷想說自己的動作不夠標準,背沒有用力夾緊,身體一直被帶著跑。
這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不舒服感,在教練的鼓勵下,竟然就煙消雲散。
教練在旁邊說:「很好,第三組做得比剛剛第一組、第二組都要好很多喔,知道哪裡要用力了。」
教練基於客觀事實去稱讚,讓我知道,我是跟自己比,而不是跟旁邊的猛男,不是跟別人比。
當我們一點一點,在生活中增加重量,給自己「重訓」時,
別忘了回頭看,自己是不是已經比上個禮拜的自己要進步了一點,
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的自己多努力了1%,
有「我不夠好」「不配得感」時,請如實的接納有這個感覺的自己,
唯有自卑,才有超越。